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设置 > 规划处 > 发展规划 > 省内规划 > 新闻详情

廊坊市十二五工业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2日    来源:规划处

(一)十一五时期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团结一心、开拓奋进,把工业强市作为加速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集中精力上项目”的主导方针,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持续优化经济结构,不断壮大综合实力,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又快又好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速,工业经济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五年来,廊坊市工业发展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2010年,廊坊市工业增加值达602.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451.4亿元;人均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7727.84元上升到2010年的14369.92元。据统计分析,截至2010年底,廊坊市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人均工业增加值相对于2005年分别实现了14.75%24.39%13.21%的年均增长率。

“十一五”时期,廊坊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额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2010年实现利税234.6亿元,同2005年相比增长了5.67倍。廊坊市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2、工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由2005年的45.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93.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15.0%提高到2010年的42.86%2010年全市取得各类科技成果90项,获得授权专利920项,两项指标同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46倍和4.30倍。

3、工业园区发展快速,产业布局初见成效

五年来,廊坊市工业园区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截至2010年,廊坊市已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14个省级园区,省级园区数量居河北省第一位。现已形成了以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省级园区为骨干,乡镇产业功能区为基础的园区框架体系,园区已成为了产业聚变的平台、区域经济的引擎和财富增长的源泉。在以园区为平台的基础上,廊坊市产业空间布局初见成效。

4、工业化进程已进入中期加速发展阶段

2-1-1  2010年廊坊市工业化程度指标

指标名称

数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31769.69

第二产业贡献率

53.51%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37.99%

城镇恩格尔系数

29.46%

轻重工业比

27:73

城市化率

33%

资料来源:2010年廊坊经济年鉴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对工业化程度的实证研究,通过对廊坊市工业化程度的各项指标测算,廊坊市工业整体水平应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的过渡阶段,高于全国的工业化中期水平。

(二)十一五时期工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十一五”期间,廊坊市工业发展取得了实质性成就和阶段性成果。

1、抓住产业转移机遇,集中精力上项目

“十一五”期间,廊坊市紧紧抓住国内、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利用优势资源吸引了包括华为、富士康、首钢等一大批“重量级”工业企业项目,廊坊市工业招商引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2006-2010年,廊坊市引进千万元以上的项目累计超过2000项,亿元以上项目超过800项,其中50%以上是工业项目;引进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这些项目的引进对廊坊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2、深化行政管理改革,优化投资环境

“十一五”期间,廊坊市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项目减至135项,削减了68.5%;收费项目减至113项,削减了72.4%,成为环渤海地区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之一。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行政审批全程电子监察,大力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法环境得到了极大优化。此外,我市还不断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强化审计监督,制定出台了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建立了涉民、涉企和重大项目三个一条龙服务体系,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了新提高,投资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3、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园区承载力不断增强,成为廊坊市对内、对外开放的主要载体。“十一五”期间,廊坊市着力打造了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燕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科廊坊科技谷等重点园区和产业聚集区,作为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发展外溢的一流产业平台。截至20107月,全市各类园区以2.36%的土地承载了85%以上的重点项目和90%以上的实际利用外资项目,贡献了一半以上的GDP和财政收入。

4、坚持规划引领产业发展,提升产业能级

“十一五”期间,廊坊市委托罗兰·贝格国际咨询公司编制了《廊坊市产业发展规划》,聘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编制了《廊坊市电子信息发展战略规划》,聘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编制了《廊坊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性文件,确立了重点发展产业,制定了具体发展目标,完善了相应政策措施。通过规划的实施,极大促进了我市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突出主导产业招商,突出发展产业链高端环节,突出引进支撑产业的核心大项目,使廊坊工业的产业能级不断提高。

 


(三)廊坊市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尚需优化,产业集聚有待提升

从工业总体结构看,我市传统产业占工业总量份额仍然比较大。2010年,金属压延业、建材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47%且多数企业的生产还处于高消耗、高成本和低效益水平。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只占到8.23%,装备制造产业占22.0%,这与目前廊坊市产业定位还有较大距离。从重点产业内部看,产业链还不完整,产品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业关联度较差。在我市工业结构中,目前只有胶合板、家具、钢木家具形成了真正的产业集聚。从产业关联程度看,我市工业行业众多,分散程度高,集中度较低,企业普遍追求“大而全”和“小而全”,大、中、小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合作,现有加工、制造能力未能得到有效优化组合,聚集效应也难于形成。

2、经济增长方式单一,科技创新支撑不够

目前,廊坊市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招商引资,以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廊坊六大主导产业,除金属压延外,其它产业产值排名前十的企业90%都是招商引资的企业。2010年,这些企业对廊坊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经济发展对引进项目投资依存度非常高。从国内外区域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看,目前区域竞争的核心要素已从区位、生产要素、基础设施等比较优势转向了知识、创新、高素质人才等竞争优势,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正从主要依靠投资推动转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2010年,廊坊市财政支出用于科技的投入仅为2.3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1.32%。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18%,远远低于全国1.4%的水平。按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6.5万元,远远低于全国25.3万元。综上,我市科技企业的数量、投入、产出都在一个较低水平上运营,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产业园区同质定位,招商引资内耗竞争

一方面,各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中主导产业定位不明确,缺乏错位发展。以廊坊市10个重点产业园区为例,7个产业园区将电子信息作为其主导产业,6个园区将食品加工和建材作为主导发展产业。另一方面,各园区在招商引资中相互竞争,项目的引进很少考虑园区的规划,造成重点园区各产业你有、我有、全都有的局面,同质化现象严重,致使对产业的定向吸引力明显不足,不能形成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影响了整个区域竞争能力的提升。

4、传统产业能耗较高,发展空间不容乐观

2010年廊坊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达到604万吨标准煤,是2005年能源消耗总量的近2倍。2010年第一季度,工业用电前30位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金属压延、食品制造、电子信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这些企业对廊坊经济贡献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这些高能耗的企业发展空间将受到挤压,生存条件倍受限制。

5、龙头企业数少不强,自主知识产权不足

目前,全市工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品牌的大型龙头企业较少,缺少大批产业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2010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共有31家,占总企业数的2.64%,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在50100亿元的企业有5家,主营业务收入在1050亿元的企业有26家,实现销售收入813.67亿元,占全市统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7.56%

虽然廊坊市“十一五”工业经济总量增长迅速,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技术和自有品牌却鲜见,廊坊市九大产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企业仅有9家,占规模企业数量的比重仅为0.77%,这种状况势必影响我市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6、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人才机制还需健全

廊坊市在推进工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专项扶持资金的设立和引进工业投资项目后的文化生活服务设施、居住交通等保障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欠。


二、廊坊市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廊坊市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1、廊坊市工业发展的优势

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廊坊市毗邻京津使其具有产业对接、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辐射协同发展的区位优势。北京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天津成为综合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使廊坊市具有了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技术进步的优势。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战略规划和廊坊市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定位及产业规划,使廊坊市具有了借助于京津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区位优势。

经济发展强势  近五年来,廊坊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7.3%,万元GDP能耗为河北省最低。廊坊市以重点项目建设引领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了廊坊市经济结构变“轻”变“绿”,经济增长提质提速。2010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195.4亿元,同比增长36.3%,增幅居全省第二;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5.8亿元,同比增长52.8%,增幅居全省第一。目前,廊坊市工业发展形成了规模扩大、质量提高、后劲增强、结构优化的良好势头,是河北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良好的软硬环境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突出好、追求快,好中求快”的发展理念,实行“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集中精力上项目”,立足于工业强市,不断营造工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工业聚集区发展环境。实施了金融体系创新工程,建成了京津廊区域票据自动清分系统,实现了京津廊区域资金清算“大同城”,并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可跨区域流通的支票,大大提高了企业资金流通速度,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削减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全国中等城市中率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等一批国家级荣誉。

2、廊坊市工业发展的劣势

资源匮乏  廊坊市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熔剂白云岩、水泥用灰岩、紫砂陶瓷用粘土、海泡石以及地下热水、矿泉水等,但是,目前这些资源的工业开发价值不高。特别是水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着廊坊市工业的发展。

工业基础薄弱  “十一五”时期,廊坊市工业经济发展尽管保持了较高的增幅、较好的运行质量和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由于原有的工业基础薄弱,技术、人才、品牌、资金等的储备少,工业发展主要依靠域外的招商项目。

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目前,廊坊市主导产业多数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集群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创新优势、学习优势等尚不明显。主导产业中的传统制造业主要是资源、能源推动型和粗放式加工型经营模式,产品多属于中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低、利润薄、知名品牌少,导致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

(二)廊坊市工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廊坊市工业发展的机遇

区位优势给廊坊市工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廊坊市地处京津之间,特殊的区位为廊坊市建设具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新城带来了机遇。京津科技文化的优势、部委发展工业的资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基地和国家产业基地的建设,为廊坊市对接京津、协同优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市型工业、现代制造业带来了新机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给廊坊市工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目前正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投资、出口、消费协调拉动转变;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廊坊市成为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城市带来了机遇。

产业转移的加快给廊坊市工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战略转型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的主线,我国产业自东南向北中西的转移速度正逐步加快。特别是京津两个极点城市的辐射作用、溢出效应不断增强,加快了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拓展了廊坊市的发展空间。

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内需的扩大为廊坊市工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来实现。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的加快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将为廊坊市的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廊坊市工业发展的挑战

区域竞争压力加大   “十二五”时期廊坊市工业发展面临的区域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在高端产业发展方面,缺乏与京津竞争的基础;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不仅有京津两市众多远郊区县,包括新城、新区、工业园区、高科技园区等的竞争,同时面临河北省内各城市之间的激烈竞争。

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廊坊市地处平原,环境容量偏小、水资源不足、生态比较脆弱,缺少大规模工业建设的环境容量。在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中,资源环境压力已经越来越明显2010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1.5%,钢铁生产和铁矿石、煤碳、焦碳运输给部分地区环境、交通带来较重压力。在水资源方面,廊坊市地表泾流多处于干涸状态,少量上游来水水质不堪使用,地下水经多年大量超采,形成了海河平原最严重的地下漏斗,水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国内消费需求的变化压缩了廊坊市低端工业品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转变。近年来,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品牌引力不断加大。廊坊市传统工业中的低端产品将受到挤压。

 

三、廊坊市工业发展的总体战略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绿色经济为特色,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系统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工业集聚;加大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节能减排力度,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优势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现工业由依靠规模扩张、过度消耗能源的粗放发展,向注重效益、注重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努力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关注民生的、内需拉动的、融入和对接京津产业发展的、具有廊坊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加快廊坊市工业化进程和工业强市的步伐。走出廊坊市新兴产业发展快速、用创新驱动传统优势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管道工业高端产业集聚区及航天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基地的工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以廊坊市工业体系发展的要素、结构、布局、园区进行系统优化,形成具有廊坊特色的23456式工业发展模式,即“形成特色传统产业和都市新兴工业产业2条产业带;建立信息高科技工业、都市工业、制造业创意设计3个中心;培育电子信息、京东食品加工、潮白河现代装备制造、大城保温建材4大特色产业基地;发展霸州钢木家具、香河家具制造业、文安胶合板、互联网数据服务、汽车零部件5大产业集群;以加大招商引资、培育龙头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园区建设、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打造自主品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6大主要任务”。

(二)战略定位

重点培育新能源、生物制药两个战略新兴产业,做强做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现代制造业,提升金属压延、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包装印刷等传统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强化整体布局,优化资源要素的配置,构建以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以现代制造业为支撑,以战略新兴产业为导向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到201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力争达到18%左右,把廊坊市打造成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以“绿色、低碳、创意化、智能化”为显著特征的现代工业新城。

(三)战略目标

1、总量发展目标

201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1450亿元,年均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00亿元,年均增长21%,实现利税800亿元,年均增长28%

2、产业发展目标

2015年各个重点产业的发展目标

产业体系

产业名称

规模以上产业增加值(亿元)

年均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实现利 

(亿元)

培育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数量(个)

战略新兴产业

新能源

100

25%

350

90

2

生物医药

16

25%

32

10

现代制造业

电子信息产业

330

25%

1050

210

5

装备制造业

300

22%

1340

170

5

食品工业

120

20%

620

45

2

传统特色优势产业

金属压延业

260

16%

1390

120

3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

35

22%

170

10

包装印刷业

48

17%

160

15


     
     
     
      
      
       
     
     
     

3、工业园区发展目标

1)工业园区创建目标
      
      
      
通过国家部委的国内外合作渠道和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创建廊坊市新能源产业园区,培养发展廊坊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工业,使其成为廊坊市工业发展的又一亮点;在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聚集完善管道工业产业链,创建廊坊市管道工业园区,使园区聚集管道工程设计、研发、管道物流、管道工业特种设备制造等管道工业发展的高端智能产业,到201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300亿元至400亿元;在已建的县市区工业集聚区的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环保产业园区;通过开拓国内外合作的渠道和创新园区的管理水平,创建以新能源、生物制药、新一代信息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大力培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物制药及相关产业,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型、污染源控制型、污染治理型等环保产业。
      
      
      
2)工业园区扩升目标
      
      
      

加强园区建设,统筹优化园区布局,提升园区功能,完善园区进出机制,探索园区创新体制,量化园区考核标准,使园区成为产业聚集的核心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以产业特色、集约程度、规模效益、创新能力、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情况、信息化程度、人力资源及教育培训机构建设为考量指标,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到2015年力争1-2个园区通过批审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4、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目标

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工业企业开展对标行动的实施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利用3-5年时间,逐步缩小我市工业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与省内外、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力争一批优势企业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5%以上,培育3个以上生产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的国家名牌产品,12个以上全省名牌产品。各类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5-8个百分点。
      
      
      

(四)战略途径

以工业强市为导向,以融入对接京津为外驱动力,以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技术创新为内驱动力,以工业发展体系的要素、结构、协同、生态在环渤海区域逐步逐层进行系统优化,以区位优势发展总部经济,以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等驻廊坊市的中省直的特殊行业企业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为基础发展我市的特色工业,以市场化推进、信息化带动、协同化定位、创意化提升、现代化转变为战略途径。

引导扶持,龙头带动

通过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形成一批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主业突出、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自主研发能力强、技术装备先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依托,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推进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升级。

有序聚集,规模壮大

把产业集群作为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产业组织形式,积极发展集群经济,增强产业的集聚功能,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规模竞争力。一方面,围绕龙头企业形成完整配套的产业链,提高区域的产业配套能力,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加快传统特色产业的中小企业优化升级、壮大产业规模,完善生产关联、技术关联、无形资产关联的协作网络与服务网络,降低交易成本和运行成本,形成集群效应,推动全市整体工业经济的新一轮快速跨越式发展。

创新发展,品牌提升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形成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完善品牌推进工作机制,建立品牌激励机制,搭建品牌发展平台,集中力量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

整体布局,协同共进

一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性产业聚集区;二要整合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自主发展。以产业基地和产业园为载体,建设以骨干企业为核心,形成集加工制造、技术研发、运营服务、物流等配套服务体系为一体,产业链相对完善的产业聚集区。

环境友好,持续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推行清洁生产,工业发展项目建设必须通过环评,企业必须实现达标排放,以区域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要控制要素,确保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

总部经济,再创亮点

依托廊坊市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中央部委发展工业的资源,借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营造发展工业总部经济的良好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园区环境、人文环境,积极探索发展工业总部经济,构筑廊坊工业发展特色的新途径,一是尽快形成以已落户廊坊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勘探技术研究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等中央直属单位为核心的总部经济体,二是积极争取新能源、信息产业、生物制药、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总部、研发总部落户廊坊,再创廊坊市工业总部经济的新亮点。

(五)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廊坊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园区建设,促进工业大发展;培育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一批有基础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快产业集群支撑体系建设;提高工业发展平台品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龙头骨干企业培育,打造一批自主品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十二五”时期,坚持借力发展,招商引资仍然是我市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实施招商信息资源内部共享和重大项目及时汇报制度,通过加强前期的信息收集分析,明确主要的招商区域和对象,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有效性;侧重择商选资,把好项目的质量关、布局关和服务关,确保引进项目的质量,重点引进一批产业龙头项目、群商项目及精品项目;完善招商引资服务机制。从完善各个服务环节入手,通过健全招商引资的责任和激励机制,把有效服务贯穿于招商引资工作的全过程。

推动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要把加速工业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战略转变。要把先进技术与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形成长期竞争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为核心,高度重视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大力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由技术引进、跟踪模仿向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由注重单项技术向多项技术融合创新的转变。要坚持开放式的自主创新,不断提高组合利用国内外技术资源的能力。

加快园区建设   工业园区建设是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我市“赶超发展”的战略任务的主要平台。工业园区作为工业聚集和招商引资的载体和经济发展的平台,工业园区的发展要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环保型方向发展,能够推动区内外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从而形成区域化生产和专业协作的发展格局。对已经设立的园区,尤其是市定重点园区、特色园区和发展前景好的园区要重点培育和扶持,使这些园区在短时期内上档次、创水平。对乡镇建设工业园区(小区)应因地制宜,不搞一个模式,防止急功近利,防止超过实际承受能力。

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从有利于产业链分工协作的角度入手,重点选择生产过程具有较多技术可分性的产业,制定个性化的产业招商和培育政策,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独特优势、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扶持一批成长型中小协作配套企业,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配套、上下游产业联动的集群发展模式。

加强龙头骨干企业培育,打造一批自主品牌   每年选择一批大企业集团和一批成长型中小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改造等项目上给予优先扶持,推动企业规模结构优化,形成合理的企业成长梯队。增强企业品牌意识,鼓励争创省级以上名牌、驰名商标及国家免检产品。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机制,逐步形成具有廊坊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到2015年,重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污染排放大为降低,一大批工业企业达到清洁生产标准,初步建立若干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工业园区和资源节约型县市。

四、廊坊市工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与分工

(一)廊坊市工业发展的总体布局

在产业布局方面,廊坊市要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统筹协调推进,遵循产业发展及其空间演变的一般规律,按照“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形成廊坊市工业发展的中心支撑、产业带拉动、聚集区扩升、集群地推动的新格局。

 

霸州

永清

文安

大城

廊沧高速

信息、高科技工业中心

制造业创意设计中心

大厂

香河

注:   特色园区标志

产业基地标志

 

 

 

 

 

 

 

 

 

 

 

都市工业中心

 

三河

廊坊

固安

(二)廊坊市工业发展的两条产业带

1、以廊沧高速沿线的永清、霸州、文安、大城为主要区域的特色传统产业带

以永清、霸州、文安、大城五个县市现有发展基础为依托,按照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部署,构筑廊坊南部特色传统产业带,在产业发展上对接、融入京津。沿廊沧高速沿线,发展金属压延、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建材等特色传统产业,霸州作为廊坊传统制造业综合生产基地重点引进精品项目,发展高端示范产业,依托霸州市胜芳经济协作区,大力发展钢木家具产业并以此为支撑,形成产业链联动效应。同时,借力霸州市津港工业园,重点扶植先进制造业发展;文安县以新桥工业园区现有规模企业为基础,着力推动木材加工和胶合板制造业的产业延伸和升级;大城县以大城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大力度推进保温建材业的发展规模和层次。最终形成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互利关系,构筑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传统产业带。

2、以北三县、廊坊市区和固安县为主要区域的都市新兴工业产业带

“北三县”依托北京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要求,充分发挥区域经济资源优势,应该大力发展有市场、低污染、广就业的都市型工业。都市型工业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国外的实践看,在世界经济中心城市,都市型工业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城市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发展角度看,都市型工业是提高传统工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廊坊市都市型工业以三河市为中心,依托三河市工业新区着力发展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和医疗器械制造产业;依托香河县现代产业园,重点推进包装印刷和纸制品生产等符合都市型工业特征的产业发展,形成主动承接北京市产业转移,并与北京市发展规划相互配套的发展格局。

依托廊坊市区的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效应及新兴产业园区和固安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全力打造廊坊市中部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兴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借助首都第二机场选址大兴,比邻廊坊市区至固安沿线的良好区位,廊坊的“临空”、“临港”优势已经形成,并必将成为今后拉动廊坊发展和带动环首都经济圈突起的产业高地。对接京津同城发展的理念及举措为该区域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提供了有力的契机。

(三)廊坊市工业发展的三个中心

1、廊坊市区的信息和高科技工业中心

电子信息产业是廊坊市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之一,从2010年廊坊市规模以上工业产业销售收入分布情况看,廊坊市区的工业分布主要以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布在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安次区,分别占到38.35%26.60%。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通信设备制造、半导体照明材料及手机零部件等产品为主,聚集了华为、贝迪科技、新奥博为等20多家规模较大的电子信息企业。安次区以富士康北方生产基地项目为带动,形成了手机配件、计算机配件为主的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在廊坊开发区占36.99%,广阳区占5%,安次区占2%。廊坊开发区形成了以卢卡斯伟力达廊重制动器有限公司、亚新科制动技术(廊坊)有限公司、廊坊开发区瑞达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廊坊开发区康太斯空压机有限公司、全兴工业(中国)有限公司等为主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业,广阳区占41.4%,开发区占3%。广阳区目前已经建成了以广阳物流产业园为主的专业物流产业园区。

河北省政府在《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在广阳、安次、涿州、三河、涿鹿5个县(市、区)各规划建设一个科技成果孵化园区,促进北京的创新成果就近转化和产业化,逐步形成“研发在北京,生产在河北”的首都经济圈发展格局。河北省政府的《实施意见》为在廊坊市区内打造电子信息和高科技工业中心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以及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建设为廊坊市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廊坊市的工业发展格局中,以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北省新兴产业园区、廊坊科技谷、广阳产业集聚区、安次工业园、固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永清台湾工业新城等工业园区及润泽国际信息港、智能产业示范园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引进的重点项目为支撑,打造廊坊市以市区为中心的、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工业为发展方向的,对接融入京津的现代工业的聚集区、崛起区和可持续发展区。

2、霸州市对接京津的制造业创意设计中心

霸州市金属制品业和家具制造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并已形成规模。2010年霸州市的金属制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业销售收入的59%,霸州主要以前进、东升、新利、新亚、胜宝等一批钢铁制造企业为龙头,形成从钢铁冶炼到薄壁钢管加工为主的产业链条。但其生产的产品多以钢坯、轧钢、金属制管等低端产品为主,属粗加工范围,家具业也缺乏自主品牌,多以模仿和来样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亟待增强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通过赋予产品独特的创意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和高附加值性,以科技创意培育高端产品,所以应将今后的工作重点集中于创意工业的发展和传统制造业的提升。另外,从区位来看,霸州市紧邻天津。“2010天津创意产业活动周”着重强调了今后要以滨海新区为依托,把天津打造成为“创意设计城市”。霸州市工业发展的基础和近几年创意产业的定位发展的良好势态,为霸州市融入对接天津发展创意工业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3、三河市融入北京的都市型工业中心

三河市近年来充分利用其良好的区位优势,通过借势首都、融入北京、同城发展的举措,在产业发展上以融入对接北京都市型工业的产业链创建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重要工业发展方向,主要集中于食品加工、建材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包装印刷和纸制品。从2010年廊坊市规模以上工业产业销售收入上看,三河市的食品制造加工业占到四成以上,且已形成了三河汇福粮油、三河五丰福成等为主的产业集群;建材业占35.0%,依托域内丰富的白云石、页岩、粉煤灰等矿产资源,聚集了哈特建材、友联、京龙等一批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六成以上,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福尔、三河谊安、量子高科为重点生物制剂、医疗器械集群;包装印刷及纸制品业占39.16%,其中以杨庄印装城建设为重点,形成了集排版、印刷、装订、储运一条龙的装订产业基地。作为京津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上,三河市抓住北京这一区域中心城市,在最大程度地搞好与北京对接的同时,应大力对接、融入、发展都市型工业,打造都市型工业中心,努力实现与北京的“同城”效应,与北京配套发展。在廊坊市的工业发展格局中,以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香河现代产业园区、大厂潮白河工业园区等及高新技术、现代产业和都市型工业发展的重大项目为支撑,打造廊坊市以三河市为研发生产中心的对接融入首都经济圈的都市型工业发展带、区、基地。

以上述三个中心为依托,充分发挥其扩散效应,发挥工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工业化推动各县市区的城市化建设,根据各区域功能定位,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继续完善电子信息、食品生产、包装印刷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优先鼓励符合区县产业发展特点的龙头骨干项目向开发区集中,通过产业聚集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4、三中心的重点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园

在廊坊市工业发展的三中心的发展格局中,依据传统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及引进的龙头项目和科技支撑,以科学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京津发展为依托;以创新为手段;以产业带产业链为网络连接;以中心、聚集区、基地为网络要点和节点;以协同、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创意经济为优化依据;以提高工业增加值率为工业发展核心任务;以工业强市为目标;以构建环首都经济圈为契机,强化廊坊市各县市区工业集聚区的异质发展,形成廊坊市工业发展系统优化的重点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区。

重点产业基地发展的分布情况:在廊坊市区建立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基地;霸州市建立家具制造业和金属制品生产基地;文安胶合板基地;大城保温建材基地;三河市建立食品加工业基地和包装印刷基地;香河建立包装印刷基地等。

特色产业园发展的分布情况:廊坊市开发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和装备制造产业园,廊坊广阳区的科技成果孵化园,三河的生物医药产业园,燕郊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大厂的都市型民生产业园,胜芳的家具制造产业园,固安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大城现代制造城等。

(四)廊坊市工业重点培育的四大特色产业基地

1、廊坊市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近年来,廊坊市瞄准国内部分尖端领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先后引进了华为、富士康、中兴等一批投资几十亿元以上的重量级信息产业项目。目前,信息产业的强力带动作用在廊坊初步显现,一批相关配套企业逐渐成长。廊坊市京东方移动显示产业基地等90多个电子信息类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总投资达126亿元。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廊坊市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末,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0亿元,培育5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

2、京东食品加工产业基地

对接北京“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承接北京都市工业转移,借鉴廊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模式,依托现有食品加工产业基础,加大力度引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以三河市、大厂县生态、立体、高效农业为基础,推动镇域工业经济发展,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到2015年末,实现销售收入500亿以上。

3、潮白河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依托首钢装备制造集团,引入相关配套企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重点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打造一批装备制造业百亿元企业,培育形成潮白河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011-2015年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年均递增22%以上,到2015年达到1340亿元。

4、大城保温建材产业基地

目前大城县现拥有保温建材企业150多家,产业工人1.8万人。拥有全国最先进的保温建材生产线近30条,30多个系列100多种产品行销全国,部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分别出口美国、德国、法国、韩国及东南亚地区。在大城县保温建材行业初具规模的基础上,以强化保温新材料的研发为途径,以中国最大的新型保温建材产业基地的建设为目标,借助于国家新材料的产业政策,培育龙头企业,利用传统保温建材自身在产业内的规模与品牌优势向新型保温建材领域升级转型。到2015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30亿元。

廊坊市处在“环首都”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大格局中,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通过对过去缺乏统筹规划的产业格局进行不断的系统调整,使廊坊市工业发展呈现出布局由“散”转“聚”、层次由“低”转“高”、规模由“小”转“大”的显著特点,并最终形成重点发展,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廊坊市工业发展新格局。

(五)廊坊市工业重点培育提升的五大集群

1、霸州钢木家具产业集群

霸州钢木家具产业集群的主导产品是金属玻璃家具,至2010年末,共有生产企业1980多家,从业人员18265人,完成产业增加值10亿元,营业收入70亿元,出口产品交货值10.6244亿元,利润总额3.5亿元,上缴税金0.33亿元。金属玻璃家具业作为霸州市的传统特色主导产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产量大、质量优、品种全三大特点,由于专业分工明晰,原材料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采购成本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综合成本低于南方市场25%以上。总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0余家,钢木家具在全国占有率40%,并出口美国、日本、俄罗斯、东南亚、欧盟等25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霸州市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钢木家具生产基地,全市形成了从原材料加工到家具成品的一个完整产业链,并以产业聚集为优势,扩大了产业辐射面,提高了区域竞争力。该市家具生产的大部分原材料如钢管、玻璃、板材、石材、面料等生产加工都已形成群体规模,集群效应明显。通过霸州市的现代制造业和创意设计中心的建设,在原有钢木家具产业的产业基础上融入科技文化元素,提高创意设计能力,强力打造具有知识产权的、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霸州钢木家具产业集群到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超过120亿元,增加值力争超过30亿元。

2、香河家具制造业产业集群

香河家具制造业的主导产品为木质家具、软体家具,至2010年末,共有生产企业1726个,配套企业526个,相关三产企业198个,从业人员24165人,完成产业增加值23亿元,占县域经济比重22%,营业收入86亿元,占国内市场比重24%,利润总额8.5亿元。随着香河家具生产、销售产业格局的形成,原辅材料交易、仓储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相关配套产业也是齐头并进,发展迅速。目前,全县已形成了家具制造业基地、家具材料市场、家具销售市场相互配套,产、供、销相互衔接的完整产业链条。在潜力巨大的都市工业市场发展的带动下,通过传统产业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延伸家具制造产业链,打造对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大的香河家具制造业产业集群。香河家具制造产业集群到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300亿元,增加值力争达到60亿元。
      
      
      

3、文安胶合板产业集群

文安胶合板产业集群的主导产品为胶合板,2010年末,共有生产企业1832个,相关三产企业1635个,从业人员47352人,完成产业增加值23亿元,占县域经济比重24%,营业收入110亿元,利润总额10亿元,上缴税金5.2552亿元。胶合板行业是文安县有10多年历史的特色支柱产业,可生产十几大类上千个品种的人造板,日消耗各类木材 8500立方米 ,日生产各类胶合板 8400立方米 ,人造板52万张,占全国产量的1/6,产品销往全国及国外25个国家和地区,已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以强化扶持政策、完善推进措施、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为途径,以强化技术进步、产品创新为手段,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发展廊坊市胶合板产业集群。文安胶合板产业集群到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超过140亿元,增加值力争超过30亿元。

4、互联网数据服务产业集群

廊坊开发区以电子服务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龙头引领作用日益增强。一是服务外包承载平台项目,位于廊坊开发区的“廊坊服务外包示范区”共计224.13亩,项目总投资4.5亿元,总建筑面积17. 9 平方米 ,主要建设内容为ITO区、BPO区、研发区、拓展区及配套服务区等,良好的环境吸引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已签订入驻协议,目前已有讯成科技、软通科技、查尔斯沃思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十余家服务外包企业落户廊坊开发区。二是总投资98亿元的润泽国际信息港项目,润泽国际信息港项目由天童通信网络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2000亩,主要建设第四代超大型互联网数据存储及云计算中心,采取滚动开发方式分五期进行建设,计划2014年完成。项目总体分为专业产业区、客制化专区、增值服务区、产业孵化区、项目研发区、行政服务区和生活配套区7个功能区。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营业额预计为200亿元人民币,年纳税约2030亿元人民币,拉动地方信息产业新增产值约为600亿元人民币。三是台湾华信网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36亿在廊坊开发区建设的全球移动互联网络增值业务基地项目,开发建设第四代超大型互联网数据存储及云计算中心,发展增值业务、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数据产业。四是北京京东方信联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在固安工业园区建设的东方信联 3G 通信设备生产项目,投资15亿元在霸州建设的清华科技园项目等。

5、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目前廊坊市有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50多家,产品涉及动力燃油、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内饰等除整车组装以外的所有汽车主要零部件。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增加值20亿。廊坊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集中在廊坊开发区,廊坊开发区按照“设计独特、环境一流、品位突出、符合用户要求”的原则,规划建设了总建筑面积137884为平方米、建筑占地 104031平方米 的朗森汽车产业园。园区内集中了诺维汽车内饰件(中国)有限公司、亚新科美联制动装置有限公司、卢卡斯伟利达廊重制动器有限公司、瑞达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全兴工业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其中天合汽车零部件(廊坊)有限公司、卢卡斯伟力达廊重制动器有限公司和威意特汽车系统(中国)有限公司3家企业为世界500强企业。新赛浦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和威意特汽车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制动钳总成、盘式制动器、汽车漆、空压机、内饰件、发动机零部件、紧固件、座椅加热器、方向盘温度调节器、电子电器元件和电缆线束等,分别为宝马、奔驰、奥迪、丰田、本田及奇瑞、吉利等国产品牌车配套。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现象初步显现。加快推进投资103亿元建设的首钢汽车关键零部件工业园、投资110亿元在大厂工业园区建设的中华汽车城以及投资60亿元的吉利集团霸州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北方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五、廊坊市工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一)重点培育战略新兴产业

1、新能源

重点培育新奥煤基清洁能源、新奥太阳能光伏产业,积极落实香河太阳能电池项目、三河大型LED太阳能显示屏等一批新的等新能源引进项目。努力做大新能源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

积极谋划新奥集团总投资140亿元建设的新奥太阳能光伏项目,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新奥能源生态城项目,三强实业集团、江西赛维及北京财富东方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53亿元在香河建设的年产1000兆瓦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优能太阳能光电有限公司投资10.4亿元在燕郊开发区建设的单晶硅及多线切割项目,三河市金源祥工贸有限公司总投资3亿元建设的年产400块(套)大型LED太阳能显示屏等一批新的清洁能源项目,壮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培育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5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

2、生物医药产业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以燕郊开发区为重点,充分发挥该区域医药产业转化能力,完善基础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形成以中成药和生物制品为发展重点的产业化基地;以固安和大厂为依托,充分利用良好的区域资源,支持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推进化学原料药产业和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产业规模。以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森隆药业有限公司为骨干,发展中成药制造;以廊坊福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生物医药行业;以廊坊四环高博制药有限公司为主,发展医药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中药提取制剂生产。依托长城医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百强医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新奥博为技术有限公司、三河谊安工程有限公司,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积极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医药工业发展后劲,培育新的增长点。其中包括三河汇福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总投资30亿元的汇福国际健康中心项目,三河谊安医疗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投资2.6亿元的燕郊科研生产中心项目,三河圣邦公司总投资2500万美元建设的远程可视医疗项目,三河市科迪药业有限公司总投资2750万美元在建的科迪药业项目。与此同时,支持骨干企业发挥资金、技术、品牌、流通渠道等优势,实现快速扩张,成为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专业化生产企业。引导医药企业向优势区域聚集,形成产业特色突出、配套体系完善、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密集区。

2015年,廊坊市医药产业规模以上增加值达到16亿元,年均增长25%,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2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廊坊市医药产业在全省医药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定提升。

(二)壮大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及食品工业

1、电子信息业

以廊坊开发区和燕郊开发区为主要载体,重点打造通信制造、电子材料与基础元器件、以信息技术外包(ITO)和商业流程外包(BPO)为发展重点的电子服务业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上提升全市新兴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通信制造产业以华为和中兴为核心,重点发展 3G 移动通信,加强对大唐、普天、诺基亚、爱立信、烽火科技等领先企业的招商。打造覆盖整机组装、模具加工、显示屏模组、频率器件、主机板、天线、电池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围绕富士康在廊坊的投资,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相关配套企业入驻,大力发展手机配套产业,将廊坊市建设成为富士康在内地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

电子材料与基础元器件的发展思路是:发挥优势,营造环境;定位于京津电子材料生产基地;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依托现有产品和企业做大做强产业;招商引资为主;走绿色化道路。重点发展电子玻璃、半导体照明材料、压电晶体材料、磁性材料、绿色电池材料和电子陶瓷材料六类产品。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壮大产业规模,加大研发力度,做强产业。

信息技术外包(ITO)和商业流程外包(BPO)产业主要依托润泽国际信息港项目、信和软件服务外包基地项目等,重点支持工业应用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重要应用软件以及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发展呼叫中心外包等业务流程外包。

重点谋划天童通信网络有限公司在廊坊开发区投资98亿元建设的润泽国际信息港项目,浙江电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的移动通讯装备制造业基地项目,台湾华信网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36亿元在廊坊开发区建设的全球移动互联网络增值业务基地项目,北京东方信联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在固安建设的东方信联 3G 通信设备生产项目,投资15亿元在霸州建设的清华科技园项目等。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含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050亿元,培育5家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

2、装备制造业

“十二五”时期,廊坊市装备制造业要充分发挥已形成的产业比较优势,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装备制造业向信息化、成套化、集聚化的产业格局转变。要以提高重大装备集成能力为主线,发展高效可靠、节能环保、替代进口的产品,扩大中高端市场份额,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提高本地配套水平,引导企业集聚发展。着力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三大优势行业,建立首钢工程机械核心制造产业基地,壮大廊坊开发区、三河市、霸州市等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全面提升装备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做大龙头企业,培育造就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通过推进产业配套和集群发展,建设“三大基地”。潮白河装备制造业基地:重点推进产品制造基地、关键零部件和清洁高效热加工基地、工程成套及现代制造服务业基地,以及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国内技术一流、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冶金装备制造业基地。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充分依托卢卡斯伟利达廊重制动器、正兴车轮、瑞达汽车制动器、紫辰铸造、旭明园汽车配件等企业,加快推进投资103亿元建设的首钢汽车关键零部件工业园、投资60亿元的吉利集团霸州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北方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发挥既有产业优势,发展太阳能发电设备关键零部件,提升太阳能发电设备整机水平,提高输变电设备成套能力,积极发展风电设备和火电设备,重点推进投资30亿元的三河电力装备制造基地、投资50亿元的霸州电力设备生产、固安诚田恒业煤矿机械制造等项目建设。

2015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实现300亿元,年均增长22%,产业产值实现17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340亿元,实现利税170亿元,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装备制造业企5家以上。

3、食品工业

“十二五”时期,廊坊市食品工业以壮大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开发绿色食品工程为原则,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提高食品工业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为目标,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初步建立现代食品工业生产和市场体系,促进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依托廊坊、燕郊开发区和现有龙头企业,立足消费市场,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汇福粮油、梅花味精、华农集团、五丰福成、福华肉类、明慧集团等重点企业,力争增上一批新的食品加工与制造项目,拓宽新的食品加工与制造领域。

以汇福粮油食品制作有限公司、华农饲料蛋白有限公司、廊雪面粉有限公司、河北省梅花味精有限公司、澳力发食品有限公司、好丽友食品等一批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各种精炼植物油、食品专用粉、威化饼等产品,加大休闲保健食品和儿童营养食品的深加工以及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力度。坚持多元化,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以三河五丰福成食品有限公司、华安肉类有限公司、福华肉类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牛肉、肥牛、熟食等特色产品,利用牛羊皮、毛、骨、血等副产品开发生物医药、食品添加剂等高科技产品。

重点推进投资廊坊金丰农科园有限公司投资23亿元建设的食用菌现代化生产加工项目,华夏畜牧(三河)有限公司投资7500万美元建设的华夏畜牧奶制品项目,德国米勒集团投资1亿美元在三河建设的乳制品生产项目,北京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在三河建设的物流及食品生产项目,河北耕耘农副产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4亿元在霸州建设的田园牧歌农业科技园项目等项目建设。

2015年,全市食品企业的工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20%,总产值实现65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620亿元,实现利税45亿元。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2家以上。

(三)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1、金属压延业

以前进、新利、新钢、盛宝等钢铁企业为主要依托,以霸州、文安等地区为载体,结合全市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意见的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大规模钢铁集团,强化高端技术的应用、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先进装备的更新等,按照“普转优、优转精”的思路,发展特种钢铁和金属制品;通过上联下合,实现冶金和金属压延的上下游产业链延伸配套,构建出适合廊坊地区冶金及金属制品发展的产业体系。

限制窄带钢产量,鼓励优质钢材产品发展。重点发展高强度铁路用钢、高磁感应取向硅钢、高强度机械用钢等关键钢材,有条件的企业应考虑向冷轧薄板、汽车板、电工用板材、彩涂板(做屋面板及新型墙体板材用)、不锈钢板材等同样具有很好的市场需求的产品方向调整。减少普通薄壁焊管产能,鼓励发展镀锌及锌铝合金涂层的水煤气管。按照国家冶金行业产业政策要求,今后重点解决部分落后工艺的更新改造,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逐步调新、调高、调优。逐步扩大锌铝合金涂层的水煤气管比例,由目前的11%增至30%以上。

重点推进霸州市新利钢铁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建设的转炉、高炉改造技改项目,霸州市新冠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的年产100万吨大口径无缝钢管项目,河北前进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的120万吨大口径石油管项目,霸州市胜芳万路建材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的彩板项目,河北会兴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投资17亿元的大管项目,河北胜宝制管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在安次建设年产60万吨高精度冷轧薄板项目等。到2015年,冶金及金属压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90亿元。

2、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产业

以文安左各庄镇、霸州胜芳镇和香河淑阳镇等基地为重点,依托文安左各庄人造板、胜芳钢木家具和香河木质家具,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带动提升整个行业水平。

木材加工业主要依托文安现有木材加工企业,从胶合板制造、纤维板制造、刨花板制造到建筑用木料及木材组件加工、木容器制造,继续完善廊坊市木材加工业产业链条。家具制造方面今后应努力改变钢木家具制造一枝独秀的状况。在霸州钢木家具做大做强的基础上,着力培育香河木制家具,重点推进投资10亿元在香河建设的北方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着力培育2-3家在全国“叫得响、站住脚”的优势品牌企业,形成钢木家具与木制家具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

2015年,廊坊市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产业销售业务收入达到190亿元,廊坊市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产业在全省甚至北方地区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定提升。

3、包装印刷

借助北京作为全国最大的出版物基地这一优势,在原有包装印刷业基地的基础上建立各具特色的生态型产业园区,以高档次印刷包装、出版物印刷、商业印刷、新兴的数码网络印刷和新型包装材料的生产加工作为园区发展方向。以三河杨庄印装城为重点建立印刷业产业基地,带动印刷企业布局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辐射环渤海地区的印务中心;在香河淑阳形成为以高氏集团、富士嘉利纸制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纸制品包装企业配套的包装产业群。建立各具特色的生态产业园区,重点突出包装印刷业依附型、服务型特性,体现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2015年廊坊市包装印刷业工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7%,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0亿元,利税15亿元。


六、廊坊市工业发展的保障与措施

(一)廊坊市工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1、完善政策架构与支撑体系

进一步建立、完善和落实廊坊市工业发展在税收优惠、专项资金扶持、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支撑体系。制定培育龙头企业、产业聚集区形成、品牌创建等方面的政策,完善、落实承接产业转移、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与进步、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政策。

2、强化组织服务的核心作用

按照廊坊市建设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都市工业的规划目标和各市县区的实际情况,市县两级政府应当成立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为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人才、技术服务,主要建立与完善人才交流、技术服务、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担保体系、再担保公司、产权交易公司、设备租赁公司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信息、管理、产业安全等服务,如经济信息服务、现代流通与贸易市场网络、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反倾销与产业损害调查等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为廊坊市工业发展物流、物流园区和现代仓储中心及临空经济物流服务的保障体系。

3、加强基础设施、社会环境的基础作用

制定工业产业园区、聚集区通路、供电、给排水、供暖、燃气、工业蒸汽、宽带、通讯和场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交通、商场、住宅、学校等配套设施建设的标准,以专业的建设和管理机构不断改进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并根据投资企业的特殊要求不断提高工业园区和聚集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保障和管理水平。加强社会治安、交通运输、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建设。

3、强化资金、科技、人才的能动作用

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品牌建设、人才培养、产业聚集等,拨出专项的资金,依据相关的标准,给予扶持和奖励。建立不少于5000万的廊坊市工业发展专项基金;设立1亿元的政府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资金3000万元;节能专项资金2000万元;淘汰落后产能资金3000万。制定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解决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和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专项政策。

提高工业发展中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水平,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的进程,支撑工业发展的重点项目的引进、发展。充分发挥大型骨干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中心的作用,支持鼓励企业和学研更多地申报承担国家及省级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加强廊坊市创新能力建设。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快形成产业联盟、企业技术联盟,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在科技人才保障中,建立完善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先进技术向中小企业转移,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充分利用区内外科技资源开展集成创新。从保障体系上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推动中小企业的专业化生产和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工作,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科技支撑强、促进高端人才引进、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技术创新保障体系,要大力推行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管理,为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弘扬创新文化,使重点企业成为对各类优秀创新人才、拔尖人才最具吸引力、最能施展才华的人才高地。围绕建设创新团队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认真落实人才激励政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培养、引进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性机制。

(二)廊坊市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园区扩升措施

统筹优化园区的整体布局   依据整体协同原则,加快做好园区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的调整编制工作,统筹规划产业园区建设,合理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布局优化、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明显的产业园区体系。

集成园区的服务功能   加强园区交通、通信、供水、供气、供电、防灾减灾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发展依托园区产业的现代物流和高端服务集聚区,为园区企业提供商务、展览、培训、金融、资讯等配套服务,提升园区的投融资功能、服务功能、基础功能、文化功能,逐步形成信息、配套、物流、融资、人才、市场、核算、人脉和特色产业发展平台的功能集成区。

建立进出园区的有序机制   建立科学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控制园区内企业的质量,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园区投资强度和建筑密度,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实现节约用地、集约发展,提高园区项目承载能力和投资力度,促进园区的良性循环。积极引进、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提升园区核心企业竞争力。推进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加快形成产业集群,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创新园区的管理体制   开拓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创建的国际视野,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创新园区管理的服务体系,建立专家治园的规划管理体制。鼓励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园区建设,推行园区公共服务项目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发挥区位优势,通过建立“飞地工业”(充分发挥工业区域比较优势,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两地互利共赢、利税两地共享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园区,通过采用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与京津及国内外工业发展发达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积极承接京津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量化园区考核标准   建立园区经济运行质量的考核指标和责任制,制定园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导向政策和评估标准,通过园区的标准化管理提升园区的持续发展能力。

2、创建基地措施

用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吸引创建基地的关键人才和引进创建基地的重要项目,大力培育、创建市、区县、镇、村各个层次的具有特色的工业发展的新基地。

建立对接京津的中试基地   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同城发展的新观念,在廊坊市已规划建设的廊坊科技谷、电子信息走廊、产业基地、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的基础上,强化廊坊发展的软件与京津对接,融入对接北京自主创新体系和天津国家级产业基地,使廊坊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研发平台的产业化、中试基地。在廊坊市高校和科研机构及企业技术研发的基础上,打造廊坊市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实验中心,创建廊坊区域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计算机通信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工业设计研发中心。重点培育①智能测控及信息处理应用技术研发中心;②工艺装备制造研发中心;③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研发中心;④模具工程及材料应用技术研发中心;⑤家居设计制造研发中心;⑥保温建材研发中心。

建立依托京南机场的临空产业基地   以京津冀都市圈协调发展和首都新机场的建设之机,制定廊坊市发展临空经济的支持和扶持政策,引进战略投资者,借助于管理、资金和品牌等优势,采取紧密型合作方式,联合成立临空经济产业园区的管理机构,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共同出资设立投资开发公司经营管理,实现基础共建、产业共育、利益共享。加快环北京、环天津城镇群的建设和临空经济产业区和产业基地的形成。

建立依托管道局的管道工业基地   发挥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的行业优势和研发优势,强化管道工业总部经济效应,在管道工业原生产基地的扩建和项目引进、土地使用、财税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在廊坊市创建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管道工业生产研发基地,通过完善扩展管道工业产业链,培育廊坊市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使管道工业发展成为廊坊市工业发展的亮点和特色。

建立航天工业产业基地   以河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共建的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为切入点,以学院在科研与产品开发、航天工艺类人才培养等方面与航天两大集团继紧密合作和廊坊涉及航天工业的企业和园区为基础,以廊坊与航天协作的区位优势,以政府借助于航天发展廊坊高科技产业的政策引导,以航天工业发展未来惠及民生的契机,以高校研究机构的科技人才、应用性研发为支撑,在廊坊创建航天工业研发生产基地。

发展镇域经济特色产业基地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发展镇域经济,在镇域经济发达的地区,探索县直辖市的发展之路,利用城市聚集经济资源功能,通过放宽市场准入、降低经营条件、加大财税扶持、强化金融支持、搞好用地保障等扶持政策,完善推进健全担保体系、鼓励技术创新、加强人才培训、帮助开拓市场、支持做大做强、减轻企业负担等措施,创建镇域经济工业发展的聚集区和生产基地。利用会议、展览会、经济洽谈会、区域间的合作、媒体报道等各种机会为创建镇域经济工业基地牵线搭桥,培育工业增长的新基点。

3、强大龙头的主要措施

加强培育龙头企业的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由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市培育和发展工业龙头企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龙头企业的申报、认定、培育和发展工作具体组织实施。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为龙头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或开辟“绿色通道”。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支持龙头企业,采用“一企一策”用好扶持政策,做到主动提供政策信息、做好政策协调、监督政策落实工作。

制定龙头企业的认定标准   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经济效益、税收贡献以及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各项创新指标制定认定标准, 依据“公开、公正”的原则,经过专家评审委员会考察、评审后认定龙头企业,重在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

壮大龙头企业的规模   大力引导龙头企业在实施多元化和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发展上有所突破,通过合资合作、资产重组兼并、股份合作和产权置换等形式,加大龙头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力度。通过培育扶持,积极争取上市。引入资本市场的监管规则,促进其切实转换经营机制,规范经营行为。

增强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   龙头企业优先享受国家、省、市出台的有关土地、用电、用水、用工、各类专项资金、科技成果推广等方面的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壮大科研力量,提高研发能力,加大企业更新改造投入,积极推荐龙头企业申报建立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动争取国家、省和市技改项目及配套资金,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科研开发成果的转化率。

加强龙头企业的品牌建设   引导龙头企业立足持续发展,以树百年品牌为长远目标,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制定和实施名牌创建方案,切实开展创名牌工作,争取在龙头企业中培育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带动全市企业质量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会展、网络等各种渠道对龙头企业进行宣传推介,树立龙头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与美誉度。

提升龙头企业的管理水平   加快在龙头企业的内部管理、生产过程、产业服务、商务营销中的信息化进程。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活力和实力。

4、人才工程措施

建立工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人才资源,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围绕建设创新团队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认真落实人才激励政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培养引进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性机制。建立包括高端研发性人才、专业应用性人才、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廊坊市工业发展人才支撑体系。

突出引进培育人才的重点   在人才结构方面,围绕我市重点发展产业,积极引进培育一批高素质企业家、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在用人方面,注重依托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研发中心、高校等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建立多种层次的培训体系   在廊坊市建立区域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政府、企业、学研结合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工程。在廊坊市的高校和企业及社会中介组织建立廊坊市工程硕士的培养、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培养工业经济发展的研发人才和技能人才。选择目标、重点支持、制定方案、组织保证、政策资金扶持共建廊坊市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支撑作用的高校。

5、创新驱动措施

形成创新驱动的内外合力   树立经营区内外创新资源的新观念,营造创新驱动发展工业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对外大力用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新产业的项目落户廊坊,对内建立创新项目的培育机制,选择培育创新基金投资的种子项目和企业,形成创新驱动的内外合力。

建立政府与企业的创新伙伴关系   政府要通过建设科研装置、信息网络等科技条件平台,为企业的相关研究开发活动提供支持。重点支持廊坊市高校研发中心建设,并将实验室、科研装置、重要试验设备等都要面向企业开放。鼓励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工程类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和技术转移机构。大力培育企业孵化器、技术中心,建立企业创新发展的科技支撑基地。

为企业创新发展牵线搭桥   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合作渠道,为企业引进国际智力和技术提供方便,为企业在海外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产品出口提供服务,为企业与国内外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联系牵线搭桥,重点支持对廊坊市工业发展贡献率大的、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促进技术进步的、提高工业增加值率的合作研发项目。

以信息化带动廊坊的创意工业的发展   在全球信息化条件下,廊坊市应率先实现从“工业化制造”向“艺术化创造”的转变,以信息化、创意化带动我市的工艺品生产、工业设计、包装印刷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在由“工业化制造”向“艺术化创造”的转变中,融入更多的科技文化内涵,更具市场竞争力,将创意产业融入传统产业创名优工业品牌,在区域内借助于京津的科技优势、文化优势、人才优势率先发展现代创意工业。

6、实施廊坊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四大工程

实施政务信息化工程   实施进一步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营造工业化良好公共服务环境的电子政务信息化工程;

实施商务信息化工程   实施企业网络营销系统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企业间的协同和各种社会资源的共享与集成,高速度、高质量、低成本地为市场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电子商务工程;

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实施政府引导、产学研结合、集成技术为支撑、打造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实施综合改造工程   实施对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竞争方式、部门关系、组织结构、战略管理等多方面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综合改造工程。

来源:规划处

相关新闻

处室子站
省纪委驻工业和信息化厅纪检组
举报电话(传真):0311-87800465
举报邮箱:jijianzu@ii.gov.cn
举报地址: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02号
邮编:05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