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设置 > 规划处 > 技术改造 > 政策文件 > 新闻详情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2〕4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1日    来源: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2〕4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意见
 鲁政发〔2013〕2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44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长期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企业技术改造,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有力促进了全省工业结构调整,全省工业企业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工艺技术升级换代,产业层次显著提升,产品质量显著改善,工业经济基础日益坚实。技术改造已成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当前,我省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全面优化产业、技术、组织、布局结构,突破工业发展瓶颈制约,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实现向创新驱动、高质高效、绿色低碳、内需主导转型,已成为当前我省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要充分认识加强技术改造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握新时期技术改造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强化措施,不断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为工业转型升级、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进一步明确技术改造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战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管理引导,不断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加快提升产业整体素质,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自主决策、自主投资的主体地位,完善政策环境,加强服务和引导;坚持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把技术改造作为技术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推动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良性互动;坚持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坚持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结合,把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提升相结合,技术改造由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改造向全产业链、所有领域延伸,促进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
  (三)主要目标。
  1.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5%以上,制造业技改投资占全部技改投资的92%以上。其中装备制造业技改投资占全部技改投资的40%,高新技术产业技改投资占全部技改投资的35%。
  2.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到2015年,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重要突破,落后产能加快淘汰,主要行业先进产能占比显著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关键装备、核心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并实现产业化。
  3.质量品牌优势明显增强。到2015年,主要工业产品质量标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点民生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拥有山东名牌产品达到2200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超过400件,山东省著名商标达到3000件。
  4.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15年,重点骨干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75%,规模以上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超过80%。
  5.资源利用效率、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到2015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十一五”末降低21%,主要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突出重点,明确任务,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技术改造
  (一)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提质增效为中心,瞄准国际先进水平,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造纸、食品、化工、建材、冶金、家电、汽车、船舶、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电工电器、行业专用设备等传统产业,提高先进产能比重。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对现有企业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艺进行改造。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模式,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再创新,推广和应用精益制造,改进工艺流程,加强过程控制,提高制造水平。加快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步提高行业准入标准,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努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紧紧围绕自主创新,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发展壮大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医药和生物、海洋开发、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加快先进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高基础原材料和基础零部件、重大装备和核心技术的保障能力。
  (三)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切实发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两大引擎作用,以各类产业园区、基地和开发区为载体,引导产业、企业集聚发展,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推动龙头企业及配套企业的协同改造。搞好园区发展规划,合理界定园区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优化、提升各类资源,增强园区的集聚效应。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面向全行业、重点区域的研发设计、质量认证、试验检测、信息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升级改造。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以产业链为纽带,加大中小企业改造力度,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成长、特色产业提升四项计划,促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创建一批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和有序转移,引领、带动工业转方式、调结构。
  (四)加强品牌质量建设。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以提升产品质量、培育自主品牌为目标,大力实施质量强省和名牌战略、标准化战略,不断改进和完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营销管理手段,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水平,提升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美誉度。加强工业设计研究,创新设计理念,改进设计方式,开发更多适销对路、质量可靠的工业产品。健全技术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实质性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化工作,开展质量认证活动。改进和完善产品检测基础设施,支持建设质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水平。鼓励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拓展品牌宣传和推广渠道,创新营销模式,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支持发展专业品牌运营机构,在信息咨询、产品开发、市场推广、质量检测等方面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公共服务。
  (五)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追踪产业发展方向,以信息化为引擎,加速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不断提高工业信息化的层次和水平。大力提升信息产品和技术水平,加快应用电子产品和装备、工业应用软件开发和产业化进程,为工业信息化提供支持。加大信息化改造力度,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回收再利用等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应用,加快推广应用现代生产管理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企业普及制造执行、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综合集成。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上的嵌入式应用,提高工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工业化、信息化(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面向企业、区域和行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积极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六)提升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绿色低碳、本质安全为核心,推广应用低能耗、低排放、低风险技术、工艺和装备,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工业能效、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改造,加快推广先进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工艺,推广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研发系统,开发应用源头减量、过程循环、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更新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和装备。以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等为重点,改造优化上下游产业,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构筑链接循环的工业产业体系。实施高风险工业产品、生产工艺和装备的技术改造,加快安全生产管理与监测预警系统、应急处理系统、危险品生产储运设备设施等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加强重金属、危险剧毒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提高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四、强化措施,搞好服务,努力营造企业技术改造的良好环境
  (一)加强规划引导。围绕国务院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和全省制造业、信息化等“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和重点方向,突出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和领域,研究制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每年发布实施全省工业转型升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年度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导向计划,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根据产业发展形势,适时制定重点行业和领域发展规划,完善重点行业产业政策,加强规划和产业政策对技术改造工作的引导。
  (二)强化自主创新。强化创新驱动,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突破行业共性、关键和核心技术,解决技术改造的技术来源问题,实现技术改造由使用、掌握技术向控制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转变。健全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构筑技术创新人才高地,切实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发挥产学研各方优势,更加注重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争取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转化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围绕研发设计、成果转化、检验检测、金融服务、市场开拓、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各类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中介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为实施技术改造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撑。
  (三)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技改投资的引导作用。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增加技改投入,大力支持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技术改造;不断创新和优化资金管理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支持形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落实好各类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或者自制机器设备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按规定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按规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减免企业所得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按照相关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对从事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所需、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设备,在规定范围内免征进口关税;对国内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而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按照相关规定享受进口税收优惠等。
  (四)搞好技术改造要素保障。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融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和发展适合企业技术改造资金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企业采用融资租赁等方式开展技术改造,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公司债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扩大企业技术改造直接融资规模。规范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不断完善各类园区的公共配套设施,引导和推动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集聚集约发展。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依法依规做好土地、水、电、能源等基础要素供给。
  (五)健全管理服务机制。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技术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把技术改造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考核体系,加强监督考核。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技术改造创造良好环境。各行业协会要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助做好技术改造规划、信息发布、咨询论证等工作。充分发挥省工业转型升级联席会议的作用,协同推进全省企业技术改造工作。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13年1月4日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1月4日印发

 

相关新闻

处室子站
省纪委驻工业和信息化厅纪检组
举报电话(传真):0311-87800465
举报邮箱:jijianzu@ii.gov.cn
举报地址: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02号
邮编:050071